場地自行車
設有男、女子個人及團體賽事。
男子個人賽事有爭先賽、凱琳賽及全能賽,團體賽事則有團體競速賽、團體追逐賽及麥迪遜賽。
女子個人賽事有爭先賽、凱琳賽、全能賽、250米個人計時賽及750米個人計時賽,團體賽事則有團體競速賽、團體追逐賽及麥迪遜賽。
爭先賽:
資格賽
- 車手單獨進行200米計時賽。
- 時間最快的車手按成績排名晉級分組淘汰賽。
分組淘汰賽
- 賽事為三局兩勝制。
- 可運用各種戰術在賽道上越過對手。
- 最先衝線者勝出。
凱琳賽(競輪賽):
- 男、女子賽事距離均為1 500米。
- 電動車先會在賽道上領騎750米,時速會由每小時30公里逐漸增至50公里,車手須根據抽籤順序緊隨其後,其間不得超越電動車。
- 電動車會在賽事餘下三圈時離開賽道,車手隨即運用戰術、爆發力、速度及判斷力,突圍而出。
全能賽:
- 全能賽的車手須在一天內完成四個項目賽事,依次序為捕捉賽(男子賽10公里、女子賽7.5公里)、配速賽(男子賽10公里、女子賽7.5公里)、淘汰賽及記分賽(男子賽25公里、女子賽20公里)。在首三項賽事中,第一名可獲40分、第二名38分、第三名36分,如此類推。
捕捉賽
- 最先衝線者或超圈最多者勝出。
- 首先以車手的超圈數目決定勝負,如超圈數目相同,則最先衝線者勝出。
配速賽
- 首四圈後的每圈均為衝刺圈,車手完成首四圈後,裁判會響鐘,提示第一個衝刺圈開始。
- 每個衝刺圈(包括最後一圈)的首名衝線者會獲得一分。
- 車手如超越主車群,可獲20分。
- 如被主車群追上,則扣20分。
淘汰賽
- 18位車手同時出發,每兩圈為一個衝刺圈,每個衝刺圈最後一名衝線的車手會淘汰出局。
- 在場上留到最後的車手勝出。
記分賽
- 設有中途衝分點(五分,三分,兩分,一分)。
- 車手如超越主車群,加20分;如被主車群追上,則減20分。
- 最後一圈的衝分點為中途衝分點的兩倍(即十分,六分,四分,兩分)。
- 分數最高者勝出。
- 車手在記分賽的分數會直接加入總分之中,總分最高者將會勝出全能賽,所以記分賽是決定最終名次的關鍵項目。
個人計時賽:
- 車手單獨進行計時賽。
- 時間最快者勝出。
團體競速賽:
- 兩隊車手分別從場地兩側同時出發。
- 時間最快的八隊出線,然後第四隊與第五隊、第三隊與第六隊、第二隊與第七隊、第一隊與第八隊互相追逐,時間較快的隊伍勝出。
- 每名車手領騎一圈後離開賽道,直至最後一名車手衝線。
比賽距離
- 男子團體:三人三圈
- 女子團體:兩人兩圈
團體追逐賽:
- 四名車手一隊,隊員之間可以交換領騎。
- 成績以每隊第三名車手前輪衝過終點線的時間決定。
比賽距離
- 男子及女子團體,均為四公里。
麥迪遜賽:
- 每隊由兩名車手組成。
- 利用身體接觸交換領騎。
- 設中途衝分點,分數最高的隊伍勝出。